实践点滴 大手牵小手 欢乐共成长 ——2011年暑期支教日志 政治系09级思政班 贾晓琳 6月26日,在赫永芳老师的带领下,政治系暑期支教队伍一行17人前往周口市鹿邑县老君台中学,开始为期9天的志愿支教活动。本次支教着力于开拓中学生的“第二课堂”,内容包括建党90周年主题活动、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团队拓展训练、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等。在这里,我把每一天所见、所闻和所感用日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我支教过程中的磨炼、快乐和成长!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晴 早晨7点30分,出发啦!望着窗外远去的校园和行人,我不禁思考:这九天,该如何开展我的支教活动?4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鹿邑县老君台中学。学校位于县城的最东头,偌大的校园,虽有几分空旷,倒也亲切。吃过饭后,安顿下来,来到住处,顿时觉得条件和心中所想相差甚远,拥挤的床铺、狭窄的房间,阴阴暗暗,不过转念一想:支教,就是要磨炼自己! 躺在床上,计划着这9天的安排,深感责任重大。我明白,踏出校门,来到这里,我已不仅仅是一名郑州师范学院的学生,更是一名支教老师,时刻铭记:严格要求自己,规范个人行为,把自己所学无私奉献给这片热土。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晴 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早上,校方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会,从校长和老师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们对我们寄予厚望,希望我们把平时所接触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所学到的知识毫不保留地运用到这次支教活动中。经过双方的协商,我们制定了支教计划和具体的日程安排,并明确了队员分工。 下午星戈和欣妤的两节音乐课很成功,极受学生欢迎,我听后很有感触。他们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融入课堂,是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有个小插曲不得不提,当星戈讲音乐素养时,她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和外国音乐,通过中西对比感受音乐的差别,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之前没有任何接触,尽管讲的很有内涵,但很多同学还是难以接受,以至于当问到一个同学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时,学生说有想睡觉的感觉。可见,所谓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农村根本没有实行,也没有实施的基础。 夜静了,仍难以入睡,想想以后的7天,无论做什么,我都告诫自己,每次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晴 支教第二天,按照昨天赫老师的分工,几个文艺组的同学早早就起床到学校排练 了,有的甚至来不及吃早饭,因为学校给的时间十分有限,早上七点到八点,中午一点到两点半,共计两个半小时。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看到队友们紧张、疲惫又快乐的身影,我想这次的支教活动肯定会很成功。 下午听了郎静的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意犹未尽,如果我是七(一)班的一名学生,我也会感慨这个老师好漂亮,讲课特别好,怎么这节课会这么快呢!郎静不是死搬教学模式,小游戏和精美幻灯片组合,激情和语言的结合,相信那节课没有人在睡觉。这也使我认识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如何去把一堂课讲得生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接下来黄有银的课堂上,效果却不是很好。首先,就其本身讲的内容而言,党的发展历史等一系列党政知识,显然,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似乎很遥远。另外,讲课时没有用话筒,声音有点儿小,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难免有些被动。 平静的过完两天,似乎已是一名老师了,剩下的几天,好好表现!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晴 支教第三天,今天李博、叶兰讲美术课。李博的课错过了,但通过照片和硕硕成果,可以看到他蛮受学生欢迎的,这节课是为之后环保时装秀做准备的。学生用家中搜集的废弃报纸、光盘、食品袋等材料,亲自设计并制作成衣服,虽然没看到过程,但我相信,由于之前学校没有手工课,所以,学生对这节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对中国的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难得接触到很有创意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而这次的美术课把课堂完全交给孩子,凭借孩子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出他们心中的事物,可见在中小学推行这种课是很有必要的。 在接下来的另一节课上,叶兰讲的是民间艺术——年画。从她的板书中可以看到一个老师该具备的素养——沉着、稳重、严谨。让我们感动的是,当我们这些支教老师去听课时,由于班级小、人多,我们进去之后根本没有座位,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刚进入教室,学生们纷纷起来让座。大热天的,虽然电扇一直在转动着,但没有丝毫凉意,学生们把椅子让给我们这些支教队员,看到他们两个、三个挤在一张椅子上,心中五味杂陈。 2011年6月30号 星期四 晴 支教第四天,期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今天将会由我给他们上两节课。 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开始操作我的课件,平时说课只是把所要讲的内容简单的介绍一下,而这次则是真枪实弹,绝不再是演练。从来的时候就知道这天会到来,为这天也在精心准备着,然而由于平时锻炼的机会不是太多,所以心里难免还会有些紧张。当赫老师把这些孩子们带进教室后,看到他们可爱天真的笑脸,紧张的情绪顿时消失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迷茫的眼睛和求知的欲望,顿感身感责任重大,对讲台也热爱起来,这些孩子可塑性强,教给他们什么就会什么。此时的我更是坚定了成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信念! 2011年7月1号 星期五 晴 上午一直都在忙碌着,为文艺汇演做准备工作。下午,和刘丽、郎静一起开展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团队建设、团队融合、团队合作是主要内容,感恩教育是训练主题。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聋子,一组扮演哑巴,一人蒙着眼,由另一人扶着走,一路上“聋子”在“哑巴”的带领下越过重重障碍终于到达目的地。途中可以看到,全校其他同学不停地把眼睛朝这边看,我们这批“大队伍”行走在校园中的确是很稀奇,把学生安顿好后,郎静在一曲曲感人的歌曲中声情并茂地讲述我们要信任、要合作、要感恩、要好好学习。没过一会儿,孩子们纷纷低下了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这样只是不想让泪流不止的眼睛被旁边同学看见。与他们共同铭记这节难忘的课,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世界! 2011年7月3号 星期日 多云 早晨五点多我们就起来了,匆匆吃过早饭来到学校,一直以来的努力将在今天展示给全校师生。不过,天公也作美,一直以来持续的高温在今天渐渐退去了。 节目开始,期待的同学们早已按耐不住了。虽然没有机会坐在台下观看演出,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告诉了我一切,偶尔听见一句:“呀,原来咱学校有这么多人才没被发现啊!”是啊!在农村,他们很少接触到这些文艺节目,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都被埋没了。区区几天时间,一天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训练,成果却如此令人吃惊,假如有更专业的老师,更长的培训时间,我相信在这些孩子当中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音乐家、舞蹈家、艺术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也接近尾声。郎静带领的手语队在节目结束时,学生手中高举牌子“义务支教,奉献爱心!”此时,孩子们的眼角早已湿润了,因为他们知道,节目表演完,我们也就 要分别了。那一幕,至今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文艺汇演落下了帷幕,也是我们和孩子告别的时候了,之前的喜悦早已消失殆尽,化成哭泣的脸庞。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此时,这些男孩子们却哭得像个泪人儿。那难舍难分的场面实在让我无法忘怀。有位老师说:“这些孩子,家长打骂都不哭,老师也无可奈何,和你们在一起才几天,咋就变得这么听话了?”呵呵,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叛逆,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回来的路上,回想这八天的一幕幕,每天都不舍得忘记。在这里我不仅了解到基层中学的教育现状,亲身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和荣耀,践行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奉献了爱心,磨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支教的点点滴滴,喜也好,苦也罢,我都会珍藏起来。不一会儿,来到了胡同口,还没等我们下来,一群孩子就蜂拥而至,面对这种场面,谁的眼泪都是脆弱的,从人群中走出来看看他们,真想说一句:再见了,或许以后再也不会见了,珍重! 收拾心情,打包东西,期待明天的返校… 2011年7月4号 星期一 今天就要和鹿邑说再见了。每名支教队员都已和这所学校、这些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不解之缘,要走了,都十分不舍。校车迟迟不来,天也下起了雨,好像都在有意留我们似的。下午一点左右,校车来了,突然一个女孩儿哭了起来:“姐姐,你们别走,我想你们……”此时想起一句歌词:“突然恨透了这个世界,因为要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走出胡同,坐上校车,虽然下着雨,可孩子们仍在雨中不走,说非要看着我们走再回去。 校车已经远离了,七月的小雨,离别的小巷,老君台的师生们,再见了!